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秦始皇为什么不愧是千古一帝?对历史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信息发布者:大于村
    2022-03-17 19:18:23    来源:https://www.360kuai.com/   转载

    秦始皇为什么不愧是千古一帝?对历史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三目观史

    关注

    2022-03-10 11:31

    大图模式

    大图模式

    大多数人的历史观都是标签化的,也就是我们在评判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时候,都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情绪的。这其实是一种文化惯性,没有什么好或者不好。但是,很多人把自己对于历史的理解永远停留在这个层面,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尤其是那些沉不下去的人还以浮于表面为乐的人,就更加显得肤浅又悲哀了。

    关于秦始皇,历史就给他贴了很多标签,正面的标签有“千古一帝”;反面的标签有“一代暴君”。这些印象在大多数人心中根深蒂固,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但是秦始皇为什么能被誉为“千古一帝”呢?或许很多人并不清楚,或者说理解得不够深刻。往往只有对历史的深层逻辑理解透彻之后,才不会对历史感到疑惑。

    在我心目中,秦始皇一直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皇帝,没有之一!因为在皇权时代,秦始皇是将“武功”与“文治”综合得最完美的一个人。

    大图模式

    首先,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这种功绩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是屈指可数的。有人或许会诧异,统一中国的帝王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为什么我会独独抬高秦始皇呢?因为秦始皇是第一个几乎也是唯一一个统一当时世界所有已知文明的人!(不要说还有南北的胡人,对不起,他们当时还没有步入文明社会)

    其次,秦始皇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个统一华夏大地的君王,还在统一后的六年中干了许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而且这些伟大的创举都是标杆性的、创造性的、高度性的,他一手搭建了中国此后两千多年来的统治基础与框架!

    秦始皇的功绩随便拿出一件放到其他帝王身上,都足以使得这个帝王成为名垂青史的圣君。通俗一点来讲,有些人好看是因为眼睛好看,有些人好看是因为鼻子好看,而秦始皇是哪都好看,这就是差距。

    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晰地理解我对秦始皇的评价,我们还是先来看看秦始皇的举措对后世(包括今天)都意味着什么吧!

    推行郡县制

    大图模式

    广告T型木柄丁字木柄T型丁字型木把槐木丁字铲柄锹把T型锹木柄锄头柄

    ×

    在统一之后,当时的丞相王琯就建议:“这么大一块蛋糕,您一个人也吃不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像燕国、齐国、楚国这些偏远地方,我们鞭长莫及,难以管理,不如封给您的孩子们!”这么“有道理”的话,秦始皇却觉得不对味,但为了防止是自己神经过敏了,他还是决定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方案。这个时候李斯站出来了,说:“一个富有的父亲,没有分家之前,孩子们绝对都会表现得很孝顺。可是真正分了家,时间久了,那些分出去的孩子还把不把原来的家当家?还愿不愿意为原来的家出力?还真不好说。您看周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您要是希望这份家业传承长久,就要做到不分家。所以,“坐地分赃”的事咱不能干,咱还得搞我们老秦国的郡县制。”

    秦始皇马上就明白了这个道理,立即拍板按照李斯的意思办。从此之后,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分封制下“我小弟的小弟不是我的小弟”的概念开始慢慢消散,而“始终坚定不移地团结中央周围”的意志开始慢慢成型。分久必合的天下一统意识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也是第一次有人为几千年的中国为什么老是打不散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和信心来源。

    大图模式

    此时,一定会有人说这个功劳应该是李斯的。其实不然,主要功劳还是秦始皇的。因为李斯是基于皇室血脉被稀释之后,提出了一种忧虑,这种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秦朝刚刚统一,人家并不会遇到李斯所说的那种问题,所以压力和判断都是在秦始皇那里。

    因为秦始皇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此前全世界的人都觉得螃蟹是不能吃的。在当时的人看来,组织一个疆域广阔的超级帝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的国家,说合就能合?即便是今天,我们要把河北的钢铁企业整合成一家企业还寸步难行,何况两千多前要整合整个天下?

    习惯是人身上最难改变的东西。当时的人们对于“家国”的概念早已定型,早已经习惯了各管各家的婆娘、各睡各家的炕头了。你突然宣布要搞集体主义,一律由组织统一安排,可想而知,这会引起多大的精神恐慌和抵抗阻力?

    大图模式

    广告2020年3月11日黄金价格今天多少一克

    ×

    然而,秦始皇实施这一政策的真正难度还是在于当时根本没有管理天下的技术和能力,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这是一次伟大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相当于没有操作系统,却试着去稳定运行一台电脑。

    不要觉得“郡县制”是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以它会自动运行。秦始皇此时的根本问题不是制度问题,而是人心和人性的问题。这个逻辑很简单,占有一个女人和让这个女人死心塌地地爱上你是两回事。秦始皇当时虽然对六国完成了武力征服,但是人家在文化和制度上并见得真正服了秦国,我输了,但是要我改姓秦,难!

    推行郡县制是秦始皇的一个伟大的政治构想,这个最终实现的政治构想,直接把整个人类文明抬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当然,为了给自己的王朝系上安全带,秦始皇还接二连三地干了好几件震古烁今的大事。

    书同文

    大图模式

    想清楚了一件事,并不等于干成了一件事。为了让整个天下都姓秦,秦始皇首先就得解决六国百姓对秦朝的认同问题。你干掉了人家的亲爸就能当人家的后爸了?不行,你得让他彻底认可你,忘记他亲爸,他才能、才会叫你爸。

    我们现在到一个企业去上班,第一件事是干啥?培训——学习企业文化吧!所以,秦始皇想真正统一六国,首先必须得让六国的人接受秦朝统一的思想文化教育。和我们现在学生上课一样,不管你爱不爱听这个老师的课,但是老师讲课的时候,你就是不允许发出不同的声音。

    文化认同才是真正的政治征服。当时传播文化的载体无非是两个:文字和语言。秦始皇为什么选择了统一文字,而没有选择统一语言呢?

    因为在秦始皇的时代,情况是特殊的。他统一时的版图比他刚刚继位时的版图大了将近一倍,而且还是在短短十几年之中完成的。相当于秦始皇有点暴饮暴食,看起来挺胖,其实是虚胖。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那些被他狼吞虎咽进肚子里的食物。原本时间是最好的消食片,但秦始皇并没有。秦始皇要想在短时间内把大多数曾经的敌人变成顺民,是在挑战极限。比如满清入关后,“留发不留头”就是一种文化挑战,那惹起了多大的风波?又比如,日本侵华的时候,大搞殖民教育,结果又如何?

    大图模式

    广告什么app能看黄金价格走势?

    ×

    文化和文化之间是有天然的壁垒的,攻破这种壁垒最佳的方式,就是统一文字,解决差异文化下的人们“听不懂”和“看不懂”的问题,堵住他们拒绝同化的借口。不破除这种壁垒,很多事情就无从谈起。

    统一的文字有什么用呢?它能帮助人们形成共识。比如现在北方人跑到南方去,还是听不懂南方的方言;很多盲人跑到人群中,还是看不见光亮的世界;但是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并不妨碍彼此之间的正常交流,为啥?因为我们都形成文化和文字的共识了,我们能找到很多公共的交流介质。

    秦始皇之所以选择文字而放弃语言,是因为语言是无法进行规范的,因为它根本无法量化。(在我湖南老家现在还十里不同音呢)还是统一文字的可行性更高一点。

    大图模式

    但是,你要统一,首先就得有切实可行、简单明了的模板呀!这个模板要有优势、要更简单。还是那个贯穿有秦一朝的男人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大家不要抬杠说小篆也并不简单实用呀,人家相对以前那些古文字是真正进了一大步。

    更为可喜的是,秦始皇不仅采纳了小篆,还采纳了程邈整理出来的隶书作为两套并行方案。隶书的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这一重大的突破使隶书相对于小篆,更加的简易,更加易于书写,并很快就得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追捧,成为了老百姓们的日用文字。小篆作为秦国标准文字,隶书作为日用文字,皇帝诏书和政府正式文件用小篆书写,非官方文件用隶书抄写。

    自此,官方与民间的表达双轨制也基本确立。这不仅体现在“字”上,也体现在行文上。因为那个时候写字、刻字都不容易,竹简也是难得,所以官方记录的时候尽量言简意赅、惜字如金。这也就渐渐的衍生成为了所谓的“文言文”。中国的文化开始了“官方”和“民间”两条腿走路了。

    大图模式

    广告国产大型金属激光切割机十大品牌

    ×

    统一与简化的文字,不仅从日常交流等文化层面上帮助秦国完成了消化六国的第一步,他还衍生出了影响千年的另一项制度——官僚制度。我们不要用现在的“官僚主义”去替代当时的“官僚制度”。实际上,这几乎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几项发明之一。

    官僚制度是治理国家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它的本质逻辑是上传下行的途径。当然,没有统一的文字或语言,它就根本运转不可能运转开来。同时,它也为官与民提供了一个界限,能熟练使用标准文字作为有效交流方式的人,方能成为执行国家政法军国大事部署的专职群体。

    因为统一的文字,皇帝的声音和想法才能传递到祖国江山的每一片土地上,才能有效的收税、施政、招兵……一个偌大的中国才开始真正被组织成一个整体。文字的统一,后来被历任的统治者高度重视,民间是不允许私自篡改文字的,字典只能官方出版!为啥?就是怕有人乱来,使得整个国家的文化与政策输出不畅通。一个地方堵塞久了,就容易结块,就容易变异。

    综上所述,秦始皇统一文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它的影响和意义极其深远。

    车同轨

    大图模式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历史会把“车同轨”和“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相提并论,当作秦始皇的三功之一呢?因为“车同轨”远远没有“书同文”那么高大上,很土!但是人家虽然很土,但是接地气、有实效。

    “车同轨”就是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个什么事?这也值得抬到历史的高度来探讨?不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按自己的意思“开车”吗?除了刷一下统治者的权威,还有啥用?

    但是,我想说的是,“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是非常有意义的。交通状况改变经济结构是有一定道理的。“车同轨”就是一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运输革命。

    大图模式

    秦朝的路都是没有硬化的土路,这种路是很容易被压坏的。尤其是下雨天,泥土被软化,简直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朋友或许对这有印象,农村的土路常常会看到两条明显的轮胎沟沟,就是这个原因。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古代的车轮,那都是木制的轮子,又薄又硬。可想而知,秦朝时的路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在车轮反复碾压之后会形成与车轮宽度相同的两条硬的“痕迹”?这两道深深的痕迹就叫“车辙”,而两个车轮间的距离叫做“轨”。

    车在运输过程中,只有让车轮行驶在硬地上,才平稳、才省力。这就是古代驾车为什么喜欢按照车辙行驶的道理。不是没有车辙的路走不了,而是你不按车辙走容易陷入泥泞之中,费力、费事、费时,效率不高成本高。

    古代有一个词叫“车不方轨”,就是用来形容这个的狭窄的,只有一辆车通过的车辙宽。比如著名交通干道“太行八陉”。如果这个时候两辆车碰头了,麻烦就来了,所以我们经常在故事里看到两辆马车争谁先过路的情节,这还真不是古人矫情。而是古人让个路太费劲了。先得把车轮从车辙里拖出来,等人家过去了,再拉进去。“改弦易辙”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改革的风险与困难,就是这个道理。改弦容易断弓,易辙耗费力气。

    大图模式

    现在我们应该知道秦始皇为什么要“车同轨”了吧!车不同轨的话,秦国的车就很难走赵国的路。全国的车轨都统一,就意味着全国的车压出来的车辙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标准化作业的鼻祖。车同轨,也就意味着全国的车马与资源可以随意调动。这和我们现在的铁轨要统一标准是一个道理。

    如果不统一车轨,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进不来,你统一个毛线?抗日战争时,阎锡山把山西的铁轨改成与别的地方不一样,就是一着很阴的招,你外面的火车开到山西门口,进不去了,因为前面“没撤”了。所以“没辙”就是没办法的意思。

    秦始皇的“车同轨”往小的说,就是改善了交通条件。但是往大了说,就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第一便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第二便于组织发动军事行动。否则,从全国各地抽调人员物资,还要找不同的车,等车找齐了,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说,当年秦始皇将车辙的宽度统一为六尺,对整个国家功莫大焉!相当于帮当时的秦朝打通了经脉。另外,秦始皇还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高速公路)。自此,秦王朝的影响力“东穷燕齐、南极吴楚”,广阔天地任我遨游,指哪打哪,还马上就能打哪!

    秦始皇在两千多年前就能想清楚“交通运输能力决定了战略投放能力”的道理,你能说他不牛吗?

    统一度量衡

    大图模式

    秦始皇“三功”的最后一功叫做“统一度量衡”。聪明的读者朋友肯定一看就知道这件事的价值在哪里,其实我在介绍商鞅变法的时候也说过,一是方便交易,一是方便收税。

    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说,直接统一货币不就完事?其实那个时候的交易主要还是以物换物,货币的功能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货币主要是用来做大宗买卖的。当然,像秦始皇这么伟大的人物,统一货币的重要性,他也是意识到了,只是推进得相对晚了点,似乎是去世的那一年才完成。

    但是,度量衡上,秦始皇可没磨叽,大刀阔斧地就开干了。因为在度量衡和货币都没统一时,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比货币大多了!

    大图模式

    历史上,粮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分担了一部分货币功能。粮食在那个时候是可以当钱用的。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秦朝,粮食比货币使用价值和流通价值都大得多。要把好粮食这个关,统一的度量衡是势在必行的。

    随便举个例子,大陆的一斤等于十两,台湾的一斤等于十六两,这是不是大陆人到台湾买东西容易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台湾人到大陆买东西又容易觉得受了欺骗?其实是一样,只是概念不一样,容易产生误会。

    尤其作为大秦帝国的统治者,他们要是不能统一度量衡,怎么保证民心安稳、交易顺畅、税赋顺畅?去赵国收税按盆子算,去楚国收税按瓢算?一来收多收少自己心里没个数,二来容易给人一种不公平的感觉。收少了的人不会感激你,收多了的人必然会怨恨你,这就是人性的误区,秦朝要摆脱这个人性误区,就得统一标准。

    大图模式

    所以说,当时“度量衡”的不标准不仅极大地增加了秦王朝的税收难度,还影响着人心所向!因为当时的税收不是交钱,而是交粮食,粮食是一个不可数名词,你得用标准容器去衡量,才能变得规范公正。

    如果说前面说的文字是整个官僚系统的基础,那么统一的度量衡就成为了官僚系统的基本工具。没有将度量衡的统一,那些官吏不光干活费劲,你对官吏的工作考核也费劲。现在的官员是可以套级别的,但那个时候官员是靠俸禄来评判的,食禄“三千石”的就是比“一千石”的牛,干得好、级别高。

    另外,通过统一度量衡,一个皇帝才能通过税收情况知道自己的家底。有多少田?多少人?能收多少粮食?这些粮食能支撑自己去干多大的事?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是成事的基本前提,否则容易拉胯,也容易畏缩。

    统一度量衡,其实无异于一场伟大的金融改革。个中深意,大家慢慢体会。

    综述

    大图模式

    在文化上摸清方向,在经济上摸清底细,在结构上搭好框架,这是一个国家稳定运行的前提。秦始皇不光建造一个伟大的帝国,还史无前例地开启了历史上治理超级大国的那扇门。(欧洲直到法国大革命的时候才有这种格局,落后中国两千年)他不伟大谁伟大?

    当然,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绝对不止上述这些,这篇文章也是向秦始皇学习——化繁为简。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他的主要功绩而已。

    大图模式

    比如秦始皇还在统一法律、修建水渠等一系列方面对国家进行了改造。像郑国渠等一系列基础建设,都大大的造福了一方百姓,并恩泽了后世子孙上千年。以郑国渠举例,当年,关中地区虽然是千里平原,适合农业发展,但水利情况始终不很理想,而且有大量的盐碱地。郑国渠修成后,原来的低洼盐碱地被挖上来的泥土填平,水的力量还将大量的盐碱地PH值冲平衡了,关中平原因此多了四万多顷沃野良田。

    然而,秦始皇一系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操作却终究抵不过上天和人性的安排,秦朝仅仅几十年就灭亡了。很多人因此质疑秦始皇的伟大,但我还是想说,一个没有医好绝症的名医,大家能说他就不是名医吗?秦朝的短命,丝毫不影响秦始皇的伟大。至于秦朝为什么注定短命,留到下一篇文章再聊。

    作为中国历史、政治的总设计师,秦始皇实现了一系列伟大而光荣的改革,在历史上是独一档的存在,称之为“千古一帝”毫不过分!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